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2025工博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展

邮 箱:lifei@amoom-expo.com
手 机:李经理 159 2152 7677
电 话:韩经理 135 2415 7535
地 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桥)

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多项技术不断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02 10:40人气:

杭州亚运会上,机器人成为了科技舞台上的明星,频频亮相,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科技体验。赛场内,一只只可爱的机器狗(四足机器人)大展身手,不仅表演了精彩的舞蹈,还承担起了运输铁饼的重任,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魅力与实力。
场馆内,智能服务机器人担当起“导游”的角色。
在亚运村,运动员们有机会与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体验打兵乓球的乐趣,同时聆听机器人精湛的钢琴演奏。

在物流中心,智能化设备如巡防机器人和外骨骼穿戴设备,共同确保了物资流通的精准与高效。

亚运会上,中国机器人展现了其卓越实力。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收入突破1700亿元大关,增长率持续为两位数。同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半壁江山,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
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我国致力于到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源头、高端制造的集聚中心以及集成应用的新高地。今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更是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的翻倍增长,同时推动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再次注入强劲动力。
你见过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吗?在辽宁省沈阳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样的神奇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新松公司拥有众多工业机器人“员工”,同时,其产品线丰富,覆盖了工业制造的多个关键环节。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品质,新松机器人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并持续推动着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新松公司车间一角,机器人忙碌地工作着。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下,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推动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深入到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持续攀升,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的高水平。机器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无论是日常民生还是重大工程项目,都能看到它们忙碌而精准的身影。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榜首。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高达22.2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5.4%。此外,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273家,同时涌现出10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机器人企业。

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崭露头角,同时,机器人产业“生态”也日趋完善。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方面,如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部件,过去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但如今,国内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已成功实现国产替代,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权。

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这一工业机器人中的“新秀”也在不断发展。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沉重负载和固定格式,协作机器人更加灵活安全,能够与人协同工作。其“智能化”特性将为中国高端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协作机器人,这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星”,正逐渐崭露头角。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其轻盈的体重、灵活的工作模式以及出色的安全性,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员工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其“智能化”特点更是为高端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新月异,“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今年初,国家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便提出了涵盖经济和社会民生两大领域的十大应用场景。在经济领域,机器人将大展身手于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及商贸物流等五大细分领域;而在社会民生方面,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等也将成为机器人的新舞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领域的采摘机器人,它们在果园中展现出卓越的实力,能够精准捕捉果实位置,轻松完成采摘,并且实现采果、纳果、储果的全流程自动化。
软件工程师们正忙碌于调试智慧葡萄采摘机器人,而机器人技术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养老服务领域,将致力于研发诸如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协助、情感陪伴、娱乐休闲以及安防监控等多样化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此外,商业社区服务也将迎来机器人技术的革新,涵盖餐饮、配送、迎宾、导览、咨询、清洁、代步等商用机器人,以及烹饪、清洗、监护、陪伴等家用机器人。

近期,第23届工博会上展出的一款本土机器人品牌的新品——基于自适应技术的智能理疗解决方案备受瞩目。这款产品不仅能模拟人手对软组织进行压揉式物理放松与治疗,还能高精度控制力度,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理疗服务。未来,这样的机器人理疗技术是否会成为一种新潮流呢?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快捷充电需求日益旺盛。目前,新能源车充电机器人已在部分充电站投入使用。当感应到汽车停稳后,充电机器人会自自动取下充电枪并插入汽车充电接口,通过精准识别路径规划,实现电动汽车的插拔充电全过程自动化。

机器人,这一昔日的科幻元素,如今已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今年8月,在盛大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两台机器人“李白”与“杜甫”同台竞技,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诗表演。它们才思如泉涌,对答如流,同时表情生动逼真,仿佛真的将古代诗人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引人注目的“李白”与“杜甫”机器人外,大会上还展出了众多功能独特的人形机器人,令人目不暇接。例如,有一款能够进行咖啡拉花的“咖啡师”机器人,展现出精湛的咖啡技艺;还有一款触觉感知机器人,能敏锐感知并传递物品;更有趣的是,一款熊猫机器人能听从主人指令,灵活地打开冰箱取出饮料。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凭借其出色的智能与灵活度,在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预示着未来科技的新方向。这类机器人的开发,不仅需要强大的软硬件支持,还融合了通用人工智能、感知与控制、仿真技术等多项前沿科技,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接入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多模态交互系统得以显著提升,从而增强了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自主决策能力,犹如为机器人“大脑”进行了革新。

专家指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质在于与实体和物理世界的交互,以完成各类任务。而人形机器人无疑是这一需求的理想实体。随着人形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两者共同引领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未来产业的新领域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当前,我国多家企业已着手加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布局,尽管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仍待深入探索,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稳健发展。已设立的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语音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正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克关键软硬件适配难题。未来,工信部计划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以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为动力,结合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优势,我国将努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并推动重点行业的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已纷纷推出支持措施。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核心技术不断创新,高端制造加速推进,应用场景日益广泛。这不仅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与美好。这样的机器人产业变革,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

image.png